【第十八次“微党课”】 周恩来的自我革命
数据更新:2025-03-27
3月25日下午,法管学院党委在立言楼A425举办了2025年春季学期的“新学期第一堂党课”暨学院第十八次会前“微党课”,由学院党委书记郑海祥主讲,全体教工党员参加。此次党课主题为“周恩来的自我革命”,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与自我革命品质。

党课伊始,郑海祥书记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自我革命的论述为序,特别学习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开篇中,郑书记通过简短的课件重点解读了“自我革命必须坚持的四个统一”,为深入理解周恩来总理的自我革命精神,引导党员们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视角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作了扎实的铺垫。
之后,郑书记简要回顾了总理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到建国后肩负起国家建设重任,周恩来总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随后,郑书记结合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具体事例,详细阐述了“自我革命”的真实体现。“不准请客送礼”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是总理对党风廉政的永恒坚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理以身作则,坚决抵制不良风气,杜绝特权思想,以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对于“祖居”,周恩来总理“约法三章”,要求当地政府不得重建,不得对其进行特殊修缮,不得将其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祖坟可以深埋,不要占地,不要影响机耕,上面还可以种树、种庄稼。这“约法三章”充分体现了总理公私分明,对个人与公共资源界限的底线坚守,他从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家族谋取私利,展现出了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党课中还重点解读了周恩来总理的“三封书信”。1956年10月29日,得知婶母病情反复,周恩来总理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在信中表达了对当地关心照顾的感谢,同时强调治疗要本着节约和简朴的精神,还寄去200元用于治疗和后事。1957年3月13日,总理让秘书回信,要求将伯母逝世后的善后费用单据寄来,由他从工薪中扣除。1957年4月19日,总理再次复信,对当地政府的照顾表示谢意,并表示今后伯母家的生活费用由自己接济,让政府不再给予照顾,还寄去善后费用所欠尾款25元。这三封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总理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优良品质,他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享受特殊待遇,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周恩来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强调他“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始终”意味着一以贯之、险夷不变、终身坚守;“绝对”表明无条件、高度自觉、毫不含糊。通过此次党课,全体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了周恩来总理自我革命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此次“微党课”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鞭策。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加强自我革命,提升自身修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审:胡霞,二审:范军豪,三审:郑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