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食症(bulimia),又叫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是指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其摄入的热量可大大超过正常人的6.28~8.37kJ.而达到20.93kJ以上。此症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但大多数患者仍维持标准或接近理想体重,可出现于神经性厌食中,女性较为常见。本症发病年龄一般为18~20岁,比厌食症要晚。据国外报道,女性患病率为1%~3%;男女之出为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该症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续数年,多为慢性或周期性病程。 贪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社会心理因素 贪食症病人常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有较高的成就。许多贪食症病人性格有缺陷,表现为自控力较差,易激惹,行为带冲动性,经常采取物质滥用,挥霍钱财,自伤甚至自杀来应付挫折。 (2)生物学因素 大量的研究证实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递质改变,功能亢进,或有较为明确的下丘脑5-HT功能不足。研究者发现贪食症患者的亲属中患该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同时抑郁症和酒依赖的发生率也较高,具体原因尚未搞清楚。 (3)环境改变 有些人发病是因为生活环境和规律的改变,寄宿学校和大学那样的环境已被认为是滋生贪食症的地方。 (4)家庭因素 贪食症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冲突多,常觉得受到父母的忽视与排挤。 贪食症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克服对过度饮食的强烈欲望,纠正其异常的进食行为,因此治疗以心理辅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二)具体治疗方法 (1)行为治疗 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饮食习惯 以营养师的立场除了告知暴食后不当补偿性行为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外,可提供下列方法以改善贪食症。①建立正确的饮食及体重认知观念;②要求患者填写饮食日记包括进食内容、地点及情境,以了解饮食和暴食情形;③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的习惯;④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最食物;⑤避免患者独自进食,迸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⑥可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如运动、聊天等。 (2)药物治疗 常用苯妥英钠、丙米嗪药物治疗,二者都能减少贪食发作次数,后者尚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研究报道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本病亦有一定疗效。目前有一种新型药物氟西汀,为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研究报道对强迫症及神经性贪食症效果显著,建议治疗强迫症时每天服用20~60毫克,治疗神经性贪食症时每天服60毫克。万拉法新治疗贪食症也有很好的疗效,但都必须注意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注意该药的禁忌证,另外新药价格相对偏高。 (3)胰岛素治疗 个别难治病例,可应用胰岛素治疗。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等水、电解质紊乱,可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氯化钾。如患者呕吐致使胃酸减少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可静脉补充精氨酸;导泻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补充碳酸氢钠。 (三)治疗注意事项 贪食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患者无相应并发症则无须特殊药物治疗。一旦合并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则要早发现,早对症治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