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袁谷红受聘为MPA实践导师并开展公共管理前沿讲座
数据更新:2025-09-08
为深化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与实践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湖南科技大学MPA教育中心一直积极推进实践导师队伍建设。2025年9月3日下午,MPA教育中心聘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湘潭县河口镇三级调研员袁谷红为MPA实践导师,为其举行了聘任仪式,并邀请其开展专题讲座。
下午3时,聘任仪式在立言楼A206举行。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明教授为袁谷红老师颁发聘书,并在致辞强调:“袁谷红老师扎根基层30余年,以‘铁娘子’精神破解公共管理难题,其经验是MPA教育的鲜活教材。”袁谷红老师表示:“公共管理需‘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期待与师生共同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路径。”

随后,袁谷红老师做客2024级MPA学生《公共管理前沿与实践》课堂,结合多年工作经历,分享了做基层治理工作四点体会:
1.“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18年,湘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邻避效应”四易其址,最终落户河口镇宏兴村。面对村民强烈抵触,袁谷红老师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挨家挨户宣讲政策。针对拒不配合的银毫组组长,她12次上门沟通,最终以真情打动对方签字。项目历时3年多,解决129个群众急难问题,2021年9月正式并网发电,年处理垃圾43.8万吨,彻底终结湘潭市“垃圾围城”历史。她总结道“基层干部要像钉子一样‘钉’在问题里,直到突破。”

2. 喝百家茶不易,喝出真味道更难:化解企业堵门危机
2022年,杨河工业园长乐节能公司因土地纠纷遭群众堵门。袁谷红老师成立专项工作组,5天内走访40余户,落实“四个到位”:合理诉求解决、不合理解释、困难帮扶、违法惩戒。她协调县直部门解决红线外土地征收争议,为失业村民介绍工作,最终化解9个生产生活难题。堵门现象大幅减少,企业转而主动邀请群众监督,实现“政企民”共赢。她强调:“公共管理者的茶杯里,装的应是百姓的冷暖。”

3. 让百姓信任一次不难,难在一直信任:情法交融的群众工作
袁谷红老师表示,群众工作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处理贫困户诉求时,她既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又自掏腰包购买滞销农产品,甚至为老人介绍糊纸盒的零工,既合法又显温情。她总结:“合法是底线,合情是纽带,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百姓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信任。”“百姓的信任,是干部用脚步量出来的。”她动情地说。

4. 个人优秀不难,团队优秀更难:袁谷红工作室打造“传帮带”模式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为培养年轻干部,2023年湘潭市成立“袁谷红工作室”,采用“导师帮带+实践实训”模式。工作室在全县设20个教学点,导师增至77名,学员超300名,通过走村入户、调解纠纷、农事实训等方式,快速提升年轻公务员的群众工作能力。

讲座尾声阶段,学生围绕“如何平衡政策刚性与群众诉求”“基层治理数字化路径”等话题提问,袁谷红老师结合案例逐一解答。2024级MPA学生李虎表示:“袁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公共管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用‘脚步量民情,真心换信任’。”
湖南科技大学MPA教育中心始终践行“尚德笃行、明理致知”的育人理念,通过“聘任+讲座+研讨”形式,搭建学术与实践的桥梁。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学术研究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审:王慧慧,二审:王明,三审:宋智敏